黑龙江省寒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12月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实验室立足于东北地区寒地气候特点、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优势、湿地生态环境现状,重点解决我国东北高寒、黑土地区水文水资源演化机理与优化调控、寒区农田水环境演变规律与生态环境效应、水利工程稳定性与可靠性问题。
黑龙江省寒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挂牌在水利楼,设置了冻土水文效应与调控、农业水环境与水生态和水利工程结构分析与健康诊断三个室内实验区和两个野外科研试验基地(阿城黑土地保护综合试验站和长岗灌区),其中室内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野外试验基地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现有固定人员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5。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5人,拥有神农青年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省部级人才11人。拥有低温磁共振成像分析仪、土壤激光粒度仪、离子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土壤张力入渗仪、雪特性分析仪(Snowfork)、农田水环境监测系统、超低温冰柜、低温三轴仪、低温万能试验机、冻融循环实验箱等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总价值达1200余万元。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环境破坏突出、寒区水利工程冻害严重等问题开展了科研攻关,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其它各类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三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他奖励10余项。在《Water Research》、《Catena》、《Geoderma》、《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Soil & Tillage Research》、《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ournal of Hydrology》、《水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中科院大类二区以上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热点论文2篇,累计引用次数达10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50余件,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面向未来,寒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将紧密结合黑龙江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领域,以解决黑龙江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调节能力差、地域性缺水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恶化等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基础,以服务东三省冰上旅游区域规划和安全运行为突破点和增长点,在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上集中力量、多途径、多方向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不断突破基础性理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推进实验室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努力把实验室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水平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培育基地,为促进三江平原河湖连通工程等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东三省冰雪资源高效利用和冰雪经济发展、保障黑龙江省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地位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