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党建引领 耕读前行—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学科团队开展研究生“新生第一课”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09:58 点击数量:

为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尽快融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近日,我院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团队在付强教授的带领下,以“红色铸魂、实践育人、团队融合”为主线,开展“党建引领,耕读前行”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新生们树立报国志向,培养科研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团队教师李天霄、李庆林、石国新,研究生辅导员许辉、康涛和团队全体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


红色教育铸魂,传承革命薪火

9月24日,我院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学科团队研究生特色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成员观看了影片《731》。观影过程中,同学们被影片中日军的残忍行径深深震撼,同时也被中国人民在极端困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反抗精神所感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未来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9月28日,团队研究生们前往哈尔滨市博物馆,开展了一场红色研学之旅。在博物馆内,团队研究生特色党支部书记刘明轩同学作为领誓人,全体党员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展厅中回荡,彰显出研究生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与奋斗决心。随后,参观了哈尔滨历史展。从抗日烽火到解放建设,从工业重镇到现代都市,哈尔滨的历史变迁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城市发展的伟大成就。此次红色研学活动,坚定了学生们的理想信念,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导师引领启程,奠基科研梦想

9月28日,水利楼208教室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温暖的氛围。一场别开生面的“导师故事会、学生新事会”在这里举行。团队教师石国新与新生们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团队精神与团队文化。新生们也纷纷逐一进行自我介绍,分享入学一个月以来的学习体会与生活感悟。大家畅所欲言,既有对科研方向的初步探索,也有对团队氛围的由衷赞赏。通过这次活动,新生们不仅对团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增强了新生的归属感与团队意识。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与科研中,不负韶华,不负团队期望。

9月5日,实验室学生负责人肖兆兴和姜明昊带领一年级新生参观了学院学科公共基础平台的冻土水文效应与调控子平台,以及地下室样品存放室、样品储存室等科研场地。学长们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仪器使用、实验药品的使用和订购以及实验耗材的订购和摆放制度。通过参观,新生们对实验室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同学们的科研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感受秋收盛景,传承耕读精神

10月14日,在团队教师李庆林的带领下,团队全体研究生前往我校阿城试验基地参观、开展实地测产研究。金秋时节,试验基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繁忙气息。掰玉米、摘大豆、测穗长、记株高、数粒数、称重量......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秋收过程,实地感受农业生产的魅力。在团队教师李庆林的讲解下,同学们对试验田的标准化设计与不同作物品种的种植模式有了直观认识。有同学说到:“只有亲手测量、现场记录,才真正理解科研数据是如何从土地中获得的。”这不仅是一堂课堂知识与田间实践得以对照融合的“专业课”,更是一堂“知水爱水 知农爱农”的“田间党课”,同学们既增长了农业知识,激发了对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科研的兴趣。同时,同学们在实践中学深悟透强农使命,进一步坚定了投身农业科技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团队通过这一系列“新生第一课”活动,为研究生新生们搭建了一个全面了解学校学院、融入团队、传承精神的平台。在党建引领下,在潜移默化中,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定信念,与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共同深植于学子心间。同学们通过红色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在团队协作中传承科研薪火,于田间地头里感知农业脉搏,为即将开启的研究生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