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院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通过“历史课堂+实践体验+精神传承”三维育人模式,引导新生在入学教育中筑牢爱国根基,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信念转化为“强农兴农、立志报国”的求学动力。
历史课堂:抗战精神与东农血脉的时空对话



学院团委利用周三下午团活时间,组织2025级16个班级团支部开展特色团日活动,通过“情景再现”“数字展现”“精神解码”三大创新设计实现精神传承。“从荒原到粮仓:北大荒的故事与青年担当”情景剧中,新生们扮演的各个角色生动演绎了当年草甸开荒的艰辛生活,让先辈奋斗场景跃然眼前。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线上主题展,将家国情怀植入新生认知体系,引导学生传承好抗战精神,将爱国情转化为科研报国的行动力。以东农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奋斗经历,解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东农精神与抗战精神的内在关联,将东农红色基因融入新生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
实践体验:从历史认知到行动自觉的转化



我院通过一系列主题实践教育,形成一场沉浸式话剧、一次劳动实践、一组模型制作、一轮红歌联唱、一份庄严承诺的“五个一”教育体系。新生自编自演情景剧《星星之火》,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展现农民群众在民族危难之际守护家园的动人故事,让青年学生真切体会到农业之于国家命脉的重要性,引导新生在回望历史中坚定学农报国、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在田间地头讲好“大思政课”,组织学生开展麦田里的劳动教育,让青年学生现场感悟深厚的农耕文化,引导他们理解、把握、抓住“三农”发展的新机遇,实现由“要我去”到“我要去”的转变。学生们亲手搭建了“石油井架”模型,在实践中体悟“铁人精神”的坚韧与担当。大家齐声高唱爱国经典歌曲,将《歌唱祖国》的铿锵与《我爱你中国》的深情共振,在歌声中凝聚起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奋进力量。2025级新生各团支部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面向团旗再次庄严承诺。
学风建设:爱国情怀的具象化表达



学院倡议新生们将爱国精神转化为学风建设的具体指标,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风建设,推动精神引领转化为具体行动。组织新生开展特色晚自习,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业规划,并签订《学风建设承诺书》,强化学习自觉。成立“2025级朋辈互助学习小组”,通过集体自习、经验交流、优秀笔记评选等形式,营造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组织学生观看学院“水利青年说”系列视频,内容涵盖“水润英才”“水创未来”等板块,通过科技创新获奖者的经验分享,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
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实现了情感共鸣深度激发、红色精神有效传承、爱国思想具象落地、参与体验立体丰富的多重效果,让活动不仅成为一次文化展示,更成为一场触动心灵的精神洗礼。2025级水利类李金钢同学表示,当亲手触摸到1943年的土壤样本时,突然明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仅是口号,更是东农人的基因底色,当年革命先辈用小米加步枪改天换地,今天我们要用科技之犁深耕乡村振兴。
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国军表示,要让爱国主义和伟大抗战精神成为新生教育的“精神酵母”,通过“历史-当下-未来”的教育闭环,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水利人才。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创新入学教育载体、深化活动内涵,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斗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